尺寸教材,悠悠国事。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系统工作部署,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的精神,国家教材委员会近期对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进行部署,强调要以加强教材建设管理支撑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构成,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强化育人效应,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课程保障。
一、在“对”与“真”上编好教材,真正实现教材“铸魂启智”的育人价值
一是落实落细教材建设的思想性,贯彻培根铸魂。中小学教材建设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政治导向、文化自信、时代精神等维度强化教材建设的价值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反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价值引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财富。切实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实现教材培根、铸魂、润心的育人效应,使其服务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二是抓紧抓实教材建设的科学性,聚焦启智增慧。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容载体,中小学教材建设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重在启蒙引领、情境体验与实践探究,确保教材内容科学准确,既要传承经典,也要与时俱进。教材编写要着重考量“两次转化”,既要做好从国家育人要求、学科知识到教材内容的转化,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引领教师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便于推进学科实践、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课程内容结构化等改革。同时,探索数智时代新技术变革赋能教材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提升教材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在“活”与“深”上用好教材,以高质量的教材使用策略助推有效学习
一是坚持学为中心,“用活”教材。教材使用首先必须“对标”,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守“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编制助学材料或支架,实现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或“助学方案”的转换。同时,针对课堂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集体面授时间,关注“同”学背景下的“异”学,落实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是践行系统反思,“用深”教材。教材使用是一个由“理解—实施—反思”循环圈组成的专业实践,反思是教材使用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用深”教材的重要标志。要鼓励教师深度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关注对教材理解和实施过程的反思,为后续教材使用提供方向指引;注重开展有关教材使用的反思性教研,以“用深”教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不断提高教材使用质量,进一步助推课程育人。
三、在“治”与“?!鄙瞎芎媒滩?,为课程育人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
一是坚持教材体系治理的协同性。为保证教材质量,需要强化全员、全程管理,关注编修、审核、出版、选用、评估等全环节。教材管理应强化部门、地方、学校、出版单位职责分工。严格把控教材开发人员的资质,强化审核机制建设,实行编审分离。注重通过系列专项行动,从编写审核、问题追踪、价值引领、社会监督、信息赋能等方面打组合拳,形成教材协同治理的闭环,以教材体系建设保障课程体系更好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教材体系保障的系统性。教材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强化保障。应加强教材建设的人员保障,包括开发、编审、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应注重“术业有专攻”,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建设资金保障,明确各级主体的资金管理职责与经费落实;加强教材编写、修订与研究保障,在以课程教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引领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注重以教材研究进一步助推课程实施的深化变革。
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支撑性工程。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强化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编好、用好、管好教材,才能切实将国家育人蓝图落实到教学、考试评价各环节,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者崔允漷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文章原载于《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